圖:政府放寬海外旅客入境檢疫為“3+4”至今一個月,海外旅客來港數字未見顯著上升。
政府對海外旅客入境檢疫放寬為“3+4”安排,實施至今一個月,大公報翻查各口岸的出入境紀錄,香港8月份的入境旅客接近6萬人次,逾八成是內地旅客,對比7月份入境旅客近5萬人次之中,逾八成是內地旅客,海外旅客來港數字未見顯著上升。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香港扮演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超級聯系人”角色,若不能與內地通關,將難以增加外國投資者的投資意欲,即使將入境檢疫規定放寬為“0+7”,料也只能吸引到以香港為終點站的商家或旅客。
大公報翻查入境處的各口岸出入境數字,撇除香港居民數字,7月份的入境旅客為47483人次,內地訪客有39878人次,約占84%,其他訪客有7605人次,約占16%。
“3+4”措施(3天檢疫酒店隔離,4天醫學監察)自8月12日起實施。入境處的各口岸出入境數字顯示,撇除香港居民數字,8月份入境訪客為58880人次,內地訪客為47959人次,較7月份增加8081人次,占入境訪客的81.4%;其他訪客有10921人次,較7月份只增加3316人次,占入境訪客的18.5%。
至于旅游發展局的訪港旅客數字,7月份錄得48048人,與入境處的各口岸出入境數字相若。當中,來自中國內地旅客有40083人,占總數的83%,來自其他國家的不足7000人。
旅發局通常于每月中旬公布上月份的訪港旅客數字,8月份數字快將公布。
從數據可見,“3+4”措施實施后,8月份的海外訪港旅客未見明顯上升。
外商主要看中內地商機
金融界立法會陳振英認為,香港作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超級聯系人”,要吸引西方國家的投資者,與內地的通關至為重要。他舉例,全球100大的銀行,有超過70間在香港設營運區域甚至亞太區總部,主要看中的就是內地的商機,而香港資金進出方便,資訊發達,是作為橋梁的不二之選。
陳振英稱,若要優先與國際通關,對香港帶來的幫助當然肯定會有,但主要吸引的只是那些以香港作為終點站的游客或者商家,他認為對香港經濟的幫助,不及與內地通關帶來的經濟效益。
經濟學家巫伯雄認為,無論通關優先次序如何,能通就是好事,“香港不像內地,內地的產業鏈非常完善,香港則始終要靠外來的資金。”但香港作為超級聯系人角色,與內地通關,能夠吸引西方國家的投資者,他認為這是肯定的。
他認為一旦能夠達成中西通關,除了扮演“超級聯系人”角色,香港更可成為“一帶一路”的運籌中心,將會令香港的金融市場更上一階段,加快?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