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本港經濟仍然受疫情反復影響,但情況已較上半年稍為回穩,總失業人數亦由20萬水平逐步回落到17萬人以下。
疫情打擊本港經濟,樓股疲弱,印花稅收入不似預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本年度財政狀況將較預期差,估計今個財政年度將錄得超過一千億元赤字,可能成為歷來第二高的財赤,財政儲備或會進一步降至八千億元的邊緣。
有經濟學者分析,本港財政仍然穩健,只要疫情逆轉,經濟在年底?復蘇,仍然有機會扭轉劣勢,赤字收窄至八百億元。
陳茂波昨日在網志中提到,本港經濟仍然受疫情反復影響,但情況已較上半年稍為回穩,7月零售銷售貨值按年回升,失業率自2至4月的5.4%今年高位,逐步回落至5至7月的4.3%,總失業人數亦由20萬水平逐步回落到17萬人以下,最新的失業率數字(6至8月)將于本周公布,預期“改善勢頭可以持續”。
財政儲備降至8000億元
不過,陳茂波指出,政府收入不似預期,同時面對開支上升,經濟低迷下財政狀況較預期差,估計今個財政年度將錄得超過1000億元赤字,遠高于今年初預算案估算的563億元,將是歷來第二高的財政赤字,僅次于前年2325億元赤字的歷史紀錄,亦意味政府的財政儲備或會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的邊緣。
翻查資料,今年初財政預算案提出的“逆周期措施”規模,進一擴大至1700億元,若再加上涉款430億元的“2022保就業”計劃,以及270億元的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開支高達2400億元。
收入方面,今年4至8月份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的1170億元,較去年同期少26%;今年度首四個月的住宅樓宇成交量,也減少三成七;股票和樓市疲弱,或令今年的印花稅收入比預期少約三分之一。
學者:本港財政仍穩健
香港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何濼生認為,若不計算今年發行綠色債券所得的350億元,赤字情況將更嚴重,所以陳茂波預計的逾1000億元赤字,絕對不是“狼來了”,而是極大機會出現,“外圍經濟仍然疲弱,出口又減少,要重振經濟唯有寄望疫情受控,并在余下幾個月逆轉,但就算如此,估計赤字只會減少200億元左右,仍然達到800億左右”。
香港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分析,外圍加息后,市民買樓和換樓的意欲下降,影響印花稅收入,加息也導致股市下跌,但只要放寬防疫措施,經濟在最后幾個月有起色,赤字仍然有望收窄至1000億元以下。他又強調,就算最差情況出現,財政儲備跌至8000億元邊緣,本港財政仍然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