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美國大華府及費城僑學界社團上月在位于華盛頓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樓前舉行抗議示威,表達堅決反對“臺獨”、維護兩岸和平、維護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強烈呼聲。\資料圖片
綜合中新社及中通社報道:經過對爭議性較大條文的刪減與調整后,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14日通過“臺灣政策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全院審議。由于該法案相關條文企圖全面提升美臺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的關系,尤其將向臺灣提供總值65億美元(510億港元)無償軍援,受到各界嚴厲批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5日表示,相關法案嚴重違背美方在臺灣問題上對中方所做承諾,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干涉中國內政,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向“臺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中方對此堅決反對,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并敦促美方停止推進審議有關法案。
提出“臺灣政策法案”的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嫩德斯,將法案稱為“臺灣關系法”后美國對臺政策的“全面調整”,并聲稱法案傳達了美國對臺灣在防務、國際參與及經濟交流等多個面向的“支持”。
據稱,微調后的法案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極具爭議的“外交承認條款”。例如原案將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處更名案列為“美國政策”,通過后的新版本改列為“國會意見”;而“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長任命,也不再要求如美國駐外大使那樣需要送參議院確認;原案指定臺灣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新版改為“提供臺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
不過,大部分與安全援助有關的條款保持不變,如保留了軍事援助融資條款,并從原本的4年45億美元,增至5年65億美元,且備注為“無償提供”。
法案將導致極其嚴重后果
針對美方審議“2022年臺灣政策法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將視該案進展情況和最終結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毛寧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國家完全統一。任何國家、任何勢力、任何人都不要錯估中國政府和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國家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和強大能力。
她強調,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也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核心內涵。該案如繼續審議推進甚至通過成法,將極大動搖中美關系的政治基礎,對中美關系以及臺海和平穩定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
“我們強烈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切實將美國領導人作出的不支持‘臺獨’承諾落到實處,停止打‘臺灣牌’搞‘以臺制華’,停止推進審議有關法案。”毛寧說,中方將視該案進展情況和最終結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美謀給予臺“準國家”待遇
華僑大學兩岸關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克明表示,駐美的臺北經濟文化處更名、提供臺灣“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待遇這兩項條款,即使已經做了修正,但仍相當于給予臺灣“準國家”待遇,改變了原先“臺灣關系法”里臺美之間交往的非官方性質,嚴重踩踏“一中政策”的底線,也踩到了中美關系的紅線。“實際上該法案對華威脅仍然存在,白宮隨時都可能利用它來對中國進行打壓。”
陳克明續指,65億美元為美國政府對臺“無償提供”,性質較為嚴重。“以往臺灣向美軍購,須經過白宮行政審批,尚可視作軍事軍火方面的商業契約,但這項條例出臺后,相當于美國政府出錢買武器給臺灣,性質完全不一樣,變成了一種官方的、政府之間的軍事合作。”
專家分析
軍事專家王云飛:
“臺灣政策法案”最受關注的部分在于在軍備轉移上賦予臺灣所謂“主要非北約盟友”的地位,這肯定會進一步刺激“臺獨”分子的分裂活動。對此,中國完全可以在臺海打出一套更新的“組合拳”。比如,可以在臺海周邊形成進攻性態勢部署。
廈門大學教授張文生:
美國近年來一步步掏空一個中國政策,主要表現是把美臺之間非官方關系往“官方關系”上不斷進行實質突破。美方的一個中國政策只剩下一個軀殼,內部的實質是“一中一臺”,這種做法反映了美國在對華政策上缺乏誠信,說一套做一套。
島內中國文化大學劉性仁教授:
美國國會炮制“2022年臺灣政策法案”,實際上就是美國法律及官方對臺灣的“事實承認”。該法推翻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完全掏空美國的一中政策,美國的“一中”政策將名存實亡。
孫文學校北院院長林定芃:
美國“臺灣政策法案”如若正式出臺,將標志著美國對臺政策已由其一貫的模糊政策轉向清晰政策,標志著美國推進“一中一臺”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該法指出在軍備轉移上賦予臺灣“主要非北約盟友”,意味著“美臺軍事關系”更進一步。
“臺灣政策法案”嚴重違反一中原則
軍事
未來四年提供臺灣45億美元軍援資金,第5年提供20億美元,法案并指明是無償的軍事援助。
在軍備移轉上,以“MNNA盟友同等方式對待臺灣”(MNNA是指“主要非北約盟友”)。
美臺建立全面性訓練計劃,內含兵推、軍演,讓美臺得以發展互操作性。
外交
要求美國國務卿廢除任何不允許臺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國旗”或軍服的內規。
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正式表態,強調決議“并未處理臺灣代表權問題”,也未含任何攸關“臺灣主權”的聲明。
建議把“臺駐美代表處”改名為“臺灣代表處”。
經濟
呼吁美國行政部門與臺灣方面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并讓臺灣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
制裁
為“嚇阻”中國大陸,可直接點名制裁高階官員及軍事將領、高階決策機構人員等。
視臺“主要非北約盟友” 華府圖謀加強軍事聯系
對于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14日通過審議“臺灣政策法案”,軍事專家王云飛向大公報表示,美國“臺灣政策法案”將突破中美及兩岸關系現狀,如按過去的“臺灣關系法”,美國提供臺灣武器為“防御性質”,而在“臺灣政策法案”則修改為提供“足以抗衡中國大陸的武器”。這意味著美國將加大對臺軍售的力度,今后防御型和進攻型武器都會出售給臺灣。過去有法律上的限制,如若該法出臺,今后美國出售進攻型武器給臺灣基本就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
為了體現對臺灣的支持,該法案還要求在4年內撥款45億美元作為援臺資金、第5年增至20億元。對此,王云飛表示,今后,臺軍遠程打擊能力、高精尖武器都會得到美國的武器或者技術支援。45億美元援臺資金主要用于臺灣現有武器裝備的升級改造以及新武器的提供?,F在而言,美國對臺灣提供的武器并不是最先進的,是屬于二流武器之外的,今后有可能會提供一流武器給臺灣。而法案如若通過,為今后美國軍事力量進駐臺灣以及軍事“協防”臺灣提供了法律依據,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態。
王云飛表示,臺灣若被美國定位為“主要非北約盟友”,等于是把過去美國對臺的“戰略模糊”的政策,轉化為“戰略清晰”。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主要是日本、韓國等國,它們是美國在北約之外的軍事盟友,與美國在軍事上聯系緊密,允許美國在其境內駐軍。此舉意味著美國法律及官方對臺灣的“事實承認”,以后臺灣將會得到北約更多的支持。